特朗普骄傲的宣布,在与欧盟长达数月的拉锯战中牛盘宝,美国终于胜利了!
7月27日,“美欧关税战”随着贸易协议的签署正式结束, 协议规定,美国对欧盟商品征收15%的统一关税,远低于特朗普此前威胁的30%甚至50%高税率。
而作为交换,欧盟承诺向美国采购7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,追加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,并购买“数百亿美元”的军事装备。
这笔总值1.35万亿美元的“交易”也被特朗普称为“美国的大胜”,但欧盟却称“艰难谈判后能争取到的最佳结果”,这场协议到底谁占了便宜?15%的关税意味着什么?对中国又有哪些影响呢?
展开剩余85%欧盟的“割肉求生”美欧贸易关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纽带之一,2024年双边贸易额高达1.97万亿美元,占全球贸易的近三分之一,但特朗普觉得欧盟对美贸易顺差过大,所以想从这块“硬骨头”上啃下肉来。
起初,特朗普政府以 "国家安全" 为由,威胁对欧盟输美商品加征30%关税,其中汽车行业税率更是高达 50%,而这一记 "关税大棒" 直接击中欧盟命脉。
要知道2024 年欧盟对美汽车出口额达1270亿欧元,仅德国大众一家企业上半年就因关税损失13亿欧元,30%的关税更是让美欧贸易如履薄冰。
在这种高压下,欧盟也不得不选择接受这项“霸王条款”,15%的关税虽然比预期的30%低,但远高于此前1.2%的平均税率,这也意味着欧洲商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将下降,尤其是汽车、制药和半导体等关键行业。
而欧盟1.35万亿美元的投资承诺,则是协议的核心争议点,有人觉得这是欧盟在“割肉求生”,但对欧盟而言,这份投资既是无奈之举,也是战略赌注。
万亿投资下的妥协7500亿美元的能源采购计划看似庞大牛盘宝,但对欧盟来说并非完全亏本。
自2022年北溪管道被破坏后,欧洲能源进口成本激增 300%,欧盟一度陷入能源危机,仅2024年就花费2300亿欧元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。
而从美国进口可负担的能源,也是当前保障欧洲工业运转的选择,但这种选择正在重塑欧洲的能源格局,让欧盟有对美国形成能源依赖的风险。
至于6000亿美元的 "额外投资" ,看似庞大,实则包含大量存量项目,例如德国西门子集团计划在得州扩建的芯片工厂,原本就是2024年 "欧洲芯片法案" 的一部分,如今被包装成 "对美投资"。
但在军事采购上,却让欧洲议会感到愤怒,协议要求欧盟企业在采购军事装备时优先考虑美国洛克希德・马丁、雷神等公司,这直接冲击了欧洲 "台风" 战斗机、"欧洲野牛" 运输机的本土供应链。
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・朗格更是一针见血,把这次协议的达成视为欧盟的“投降书”,称这项协议不仅会削弱欧盟的经济实力,也与特朗普政府以关税“勒索”日本等国的做法如出一辙。
不得不说在协议之下,欧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,保不准特朗普用15%的关税做诱饵,换取对欧洲能源、科技和国防工业的深度控制,让其成为手中的“提线木偶”。
那么欧美关税对我国来说,又会有什么影响呢?
中国或面临的 "双重挑战"美欧协议的达成对中国经济构成了复杂的影响,要知道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同时针对中国和欧盟,中国面临高达50%的关税,远高于欧盟的15%,而中欧关系近期还因相互制裁陷入“冰点”,欧盟获得“贸易喘息”后,可能腾出手加强对华贸易博弈。
这可能会使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,特别是在电子产品和制造业领域,虽然很多人认为美欧贸易的互搏,可能推动中欧走近,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。
欧盟近期对中国电动车和钢铁实施了贸易限制,甚至对两家中国银行采取了制裁措施,在特朗普的施压下,欧盟很可能不会因美国关税压力而倒向中国,反而可能加强对华贸易壁垒,以防止中国商品涌入欧洲市场。
但尽管如此,中国仍具备应对能力。
中欧贸易额在2024年接近8000亿美元,德国等国高度依赖中国市场,尤其是在汽车和高端制造领域。
而且欧盟内部对华政策也存在很大的分歧,就像德国总理和西班牙总理,近期就表达了与中国合作的强烈意愿,法国总统马克龙倡导的“战略自主”理念也为中欧关系提供了空间,强调欧盟不应完全追随美国。
此外,中国的稀土资源和电动车供应链对欧盟至关重要,欧盟难以完全切断与中国的经济联系,所以我国完全可以通过深化与欧盟部分成员国的合作,抵消美欧协议带来的部分压力。
信息来源: 金融界2025.07.28《特朗普宣布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,关税定为15%》 光明网2025.07.28《欧盟高官:美欧贸易协议严重失衡并损害欧洲利益》 速看前言2025.07.09《欧盟对华下重手!关键时刻,两部门接连发声,中方对等限制》发布于:河南省联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